奔赴山海,不负热爱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 15:40

  黑龙江分公司 邓光霞

  我正式到信保工作是2007年的8月6日。彼时,信保成立不到6年,全系统约1300人,年承保规模400亿美元,服务支持客户数不足6000家。此时,迎来司庆20周年,信保全系统员工3300人,承保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客户数量已经超过15万家。从入司到2019年,我先后在总公司的3个部门、8个处室工作;2019年以来,我远赴东北,在祖国最北和最东的边疆,与黑龙江分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一起,书写着“336”新战略征程上的新篇章。曾经写过840故事和入党故事,我的信保故事,就写写我在龙江的这两年吧。

  缘起:关山远 道且长

  2019年的9月,公司深化改革后首次竞聘,非常幸运,我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机遇并最终脱颖而出。印象非常深刻,竞聘结果公布的那天,我收到了近百位领导同事的祝贺微信,其中绝大多数的祝贺,还在恭喜之外,送上了两重进一步的关心:一是那天寒地冻的边疆,你一个四川人适应起来可不容易;二是分公司业务非常困难,你的工作开展难度可不小。

  对于会来黑龙江工作,确实是没有想到的,甚至在总公司工作的十几年,我仅有一次作为客户经理培训的讲师来过哈尔滨,连旅游也暂未涉足。地理不太好的我,第一时间认真翻阅了黑龙江省地图,13个地市,南北直线距离1120公里,东西930公里,有祖国的最北端漠河和最东边抚远,我还发现原来传说中的“宁古塔”,就在牡丹江......至于长达半年的冬天,零下30度的严寒,此时的我觉得,好歹也在北京混足20年了,北方的冬天嘛,屋里有暖气,不要紧的。我的“打脸”来得非常快,我是在2019年9月18日(这个时间来东北不是特意选的,却成了自带的情怀和动力。)赴分公司报到的,临走查看了气温略低于北京,特意加了衣服,但到达的当天我就感冒了,原来是露出脚踝的裤子惹的祸。同事们“告诫”我,东北的秋天,可不能等闲视之。有些戏剧性,从那时开始,每年秋冬交替,我必有一场“轰轰烈烈”的重感冒,成了入冬的“仪式”。对于严寒我更深刻的认知是在当年的12月初,我去牡丹江拜访外综服客户,在零下25度参观了室外的保税中心和中欧贸易班列,当天伴有7级大风,短短十五分钟的参观,是再厚实的羽绒服也无法阻挡的“生化级”体感。又一场感冒来袭,我重金购置了“大鹅”,自我调侃一下,我们这批交流干部中,我的置装费投入必然是名列前茅的。

  关于分公司的业务,由于长期在贸易险条线工作,我的印象是出口规模较小,贸易险确实一直不好,但是有哈电这样重量级的项目险客户,属于典型的有项目险的小机构,到底有多困难,并无深刻感受。竞聘时点,我在业务管理部工作,同时负责着业务管理一处、二处和运行分析处三个处室的工作,营业机构的业务情况分析是运行分析处的重要职能,同事们送了我一份履新“礼物”——《黑龙江分公司近5年业务情况》……于是,对于即将面临的困难,我有了最直观的认知。

  战疫:又双叒 心相连

  这两年,最绕不开的主题肯定非疫情莫属,这应该是异地交流最没想到,却影响最大的因素。具体到龙江,我用上了“又双叒”,2020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反复,加上家在北京,双城模式下,2020年的五一、端午、2021年的春节、中秋、国庆,我都深度体会了“回家”之难,还因为北京新发地疫情在哈尔滨经历了一轮集中隔离。今年的9月21日,中秋节当天,我在返程赴机场的路上看见哈尔滨出现确诊病例的新闻,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国庆肯定不能回京了……但很快,我的注意力被中长期项目日报群的进展所占领。分公司微信群中,有同事@我,说这会儿走了还回得去吗,要不要考虑掉头啊?我看见消息的时候飞机已经落地了,张秦总也已经从江苏起飞返哈,我在群里发了已经到达的消息,小伙伴@我说:同舟共济。 22日一早,分公司开始启动应急状态,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出台专项服务措施,“又双叒”,精准、务实、高效。  

  异地的日子,我收获了很多领导同事的关心,大家看到极寒的天气,看见“又双叒”的疫情,经常给我发来问候,我是这么回答的:“除了业务,别的都挺好的……”这句调侃的背后,是我来龙江的两个没想到:一是业务真的非常困难,超出预期。在总公司每年跟政府协调几千亿短期险保额的我,面对分公司个位数量级的任务、远远落后的时间进度,说不着急是不可能的,而传说中作为依靠的中长期,居然已经五年没有“开张”。二是团队真的非常不错,也超出预期。在总部工作期间,我与分公司接触不多。坦率地说,在了解了业务困境和近年来收入持续下降的现实后,我是有些悲观的,但接触下来,我很快被东北人的直爽和乐观感染,被他们在逆境中的坚守打动。我们的“龙江信保直播间”总是妙语连珠,我们的“双基双提”培训总是高朋满座,当然我的东北口音也越来越“纯正”。从工作到生活,这种融入的快速和彻底,也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与我“又双叒”携手战疫的,除了我亲爱的同事们,还有我尊敬的客户们。因为分管项目险业务,这两年更多的关切和纠结当然也来自于被疫情深度冲击的海外项目们。我的朋友圈一直在转发哈电国际巴基斯坦滨加胜三期项目的每一个进展:余热锅炉开挖、水泵房改造完成、燃机上台、锅炉试压……这不是简单的帮助客户宣传,也不仅仅因为它是我深度参与的第一个中长项目。2020年4月,在疫情汹涌的时刻,哈电国际公众号发出了逆行出征巴基斯坦的公众号,从那一刻起,每次看见项目取得进展,我都无比期盼尽快实现融资关闭,真正觉得自己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疫情中,为了协调项目的融资条件,哈电的一位处长在孟加拉待了数月,据说同屋开会的人有多位都感染了新冠;一重印尼项目的财务总监与我们在分公司讨论财务报表,隔着电脑屏幕,他的助理回复刚刚确诊了阳性……疫情之下,我对“走出去”的艰辛、对广大工程承包人的奉献,有了感同身受。

  2020年底的述职,我用了一个关键词:“我们”——我留心了自己的日常用语,都是我们、咱们,早已没有“你们”的踪迹。日常混迹的知乎和B站,大数据推送给我的是哈尔滨的吃喝玩乐和东北振兴大讨论,每次回京,离开时会有不舍,但真的觉得这边也有一个家,虽然零下30度,心里一点也不冷。一起走过的日子,非常不容易,彼此支撑,信任理解,有态度、有力度,更有温度,这里的主语是“我们”,我们每一个人,总书记说,每个人都了不起,感谢我们每一个人。

  前行:苔花小 向阳开

  我不算是太感性的人,这两年中,却有一次哭到不能自已的经历。今年初的视频工作述职,内容我提前已经很熟悉,但张秦总在结尾处来了一句“彩蛋”:“我们是小机构,规模小、贡献少,感谢总公司的不抛弃、不放弃,感谢兄弟机构的不嫌弃……”据说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则第一个冲出会议室,关上了办公室的门……此情此景,别样心头。上一年的视频述职,刚到分公司的我收到了不少关心,一位有心的朋友计算了我们的人均保费,发了这样一句话给我:“这样的保费规模,你们怎么支撑啊?”时隔一年,其实我们的业务数据并没有马上变得好看,但是找到了方向和希望,我们有优秀的领路人,有坚定的同行者,不畏凛冬严寒,不惧征途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回到这句“彩蛋”本身,回想起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我也真诚感谢总公司和兄弟机构各位领导同事给予的无私帮助,这可是名副其实的“雪中送炭”。

  今年4月,分公司参加了总公司工会举办的“筑梦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活动。我们没有选择传统的革命歌曲,而是唱响了《太阳岛上》,因为那么多的喜悦、甜蜜、热望,都源于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录制当天,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8度,有雨有风,只给了我们一个小时的晴朗,调侃着裙子里有秋衣,绽放出的是最明媚的笑颜,全情沉浸于太阳岛上清新、欢快的场景,充分体现了全体龙江信保人积极乐观、迎难而上的团队精神。正如诗人艾青笔下的太阳岛:“或许这是一个梦想/或许这是一个希望/忽然有一个太阳/涌现在松花江上/在热切的盼望中/梦想和希望终于开花/在江心的一片地/果然充满了阳光”。

  在这片诞生了“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沃土上,我们赓续红色血脉,砥砺振兴宏图。在分公司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任务清单上,既有哈电3.9亿美元的中长期项目,也有鹤岗小微企业300美元的出口,广大干部员工的身影,有“5+2”、“白+黑”与业主、银行的无数个电话会议,还有零下30度的凛冽严寒,坐着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将保单送到东北边陲的小镇和乡村。两年来,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为龙江战“疫”奏响了信保强音,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指示精神,也在建党百年的光辉时刻,获得了省政府复工复产的专项表彰奖励,充分彰显了政策性就是政治性,小机构也能有大作为。

  司庆20周年,我在信保也已经走过15个年头。初次相见,那句“无忧行天下,有信兴中华”让我惊艳至今;相伴成长,“讲政治、顾大局、不畏难、敢担当”的840精神记录了我在信保的青春岁月;“336”全新战略征程,新起点、新使命,虽奔赴山海,必不负热爱。衷心祝愿,信保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