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服务经贸强国建设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外需萎缩,订单骤降,海外主权信用、银行信用风险加大,海外买家信用风险陡增,违约频繁,出口企业措手不及,被推上风口浪尖,出口急剧下滑。面对空前严峻的形势,国家对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寄予厚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5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把“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确定为六项稳定外需政策措施的第一条,要求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中国信保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支持作用,提前并超额完成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专项任务。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信保积淀形成了“讲政治、顾大局、不畏难、敢担当”的 840精神,成为中国信保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坚守和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也是中国信保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不断引导、激励全体干部员工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中建功立业。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10年,中国信保在江西举行赔款仪式,对四家受损企业进行集中赔付,增强出口企业信心。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为感谢中国信保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对外经贸企业的支持,客户给中国信保送来锦旗。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信保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引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突破840亿美元。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光伏行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付款方式由预付款或信用证方式结算,转变为要求放账3至6个月方式结算。中国信保及时扩大承保收汇期超过90天的放账业务,打消了企业“有单不敢接”的顾虑,为多家光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汽车、工程机械的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但部分新兴市场却呈现出新的需求。中国信保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企业有效评估陌生市场的国别风险和买家风险,向国内十余家整车和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信保积极支持地方发展特色经济。在果汁出口大省陕西,信用保险对果汁企业的覆盖率已超过90%。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10年4月15日,青岛一家健身器材公司就其与美国买方项下贸易向中国信保报损。中国信保勘察后认定致损原因为买方拖欠,于2010年10月18日向被保险人赔付250余万美元。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苏州一家工业阀门制造出口商在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下,积极抢接订单,在整体低迷的出口大环境中实现逆势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