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9538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国际商报》:信保力助船企筑梦海工强国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15:25

 

 

本报记者  李子晨  日前,中远船务工程集团在南通举行交付仪式,将旗下南通中远建造的DrilingTenderN402号钻井平台辅助船顺利交付世界知名深水石油钻井承包商挪威Seadril公司。这是中远船务工程集团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下,交付的第8个海洋工程项目,也是我国船舶行业转型突破,从造船大国进军更高端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强国的又一范例。

海洋工程是为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支持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海洋开发与蓝海战略的重点。据了解,目前在我国重要造船基地大连地区,中远船务、大船海工等主力造船企业均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对造船业务的全面统保。在中国信保风险管控、便利融资的支持下,几大船厂正迅速抢占世界海工市场,助推海工强国的愿景目标早日实现。

拓展海工市场信保相伴

“可以说,没有中国信保的支持,也就没有中远船务海洋工程业务及中国海工产业发展的今天。”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宇航介绍说,2007年,中远船务海工业务只占其业务总量的6%,但2012年海工的收入已超过中远整体收入的50%,成为公司名副其实的主营业务,产品也从浅海到深海,从采油到工程支持全面覆盖。“预计2013年还会再增长10%,目前,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旗下各造船厂在建和待建海洋工程项目多达24个,涉及合同金额43.9亿美元,每一项都有着中国信保的承保助力。”

同样依托信用保险的支持挺进国际海工市场的还有组建不过数年的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据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学林介绍,传承了我国老牌船舶建造企业大船重工海工建造经验,大船从2008年探入海工市场,目前大船海工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明星产品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已达17座,已交付6座,今年还将陆续交付4座。“值得自豪的是,2013年上半年,中国船厂收到的新船订单历史上首次超过了此前垄断自升式钻井设备建造的新加坡的接单量。中国船厂收到14单,新加坡船厂收到10单。而这14个订单中大船占了8单,这每一个订单都离不开中国信保的支持。在短短几年间,中国船企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占有了一席之地。”殷学林说。

控风险降成本信心倍增

“海洋工程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一方面在资金上有很高的要求,平均一艘船的造价在2亿元左右,另一方面由于投资额大,风险也比较高。中国信保正是在这两方面给予了企业大力支持,既为船企向金融机构融资保驾护航,也提前对各种建造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提前做了锁定。有了中国信保的保单后,干活时心里就有底了。”王宇航强调,与中国信保强有力的合作,对于中远船务进一步开拓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殷学林也表示,有了中国信保的支持不仅降低了企业风险成本和融资成本,也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海洋工程的项目,船东在订船时只支付10%的订金,但建一艘海工装备船需要1~3年。在造船的时间段里,如果船东延期付款或弃船,我们承担的风险就会比较大。但与中国信保签订保单后,首先可以对风险进行预估,一旦出了问题也会得到中国信保的赔付,等于吃了颗定心丸。”

此外,中国信保在融资上的支持也让船厂乃至船东更有信心。“有了中国信保的保单就等于有了国家信誉,不仅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都愿意给我们贷款,而且绝大部分贷款都远远低于银行的基准利率。这样可以极大地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也因为融资成本更低而增强了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生产成本本来就比传统船舶的造价高出许多,风险也更大。”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陶毅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船东投机性大增、弃船风险趋升、付款条件苛刻,国内船厂面临建设期内成本无法收回、造船款不能按期结算,以及最终船东无力付款弃船等诸多风险。作为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制定了专门针对海工装备产业的积极承保政策,主动支持国家船舶工业调整振兴,为船厂在建设期内的成本投入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安排。

陶毅认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对深海能源更加迫切的需求,深海勘探、开采、运输各方面装备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海工市场总体前景十分看好。“2012年,中国信保对全国海工行业的承保金额超过3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70%,展望2013年,这一来良好增长势头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