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95387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中国船舶报》:联姻海工企业 中国信保助力海工强国梦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7日 16:50

——2012年,中国信保对全国海工行业的承保金额超过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记者  桂雪琴  5月22日,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的码头边,悬挂一串串五彩气球的“Drilling Tender N402”号钻井平台辅助船,被正式交付给世界知名的深水石油钻井承包商——挪威Seadrill公司。这是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下,交付的第八个海洋工程项目,其也成为到目前为止国内交付海洋工程装备种类最多的企业。

“没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支持,就没有中远船务海工业务的今天,更没有中远船务海工业务的美好明天。”中远船务集团总经理王宇航对中国信保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享受中国信保支持的海工企业并非只有中远船务集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船舶市场陷入低迷,海洋工程领域虽有订单,但刚刚起步的中国企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此时,中国信保迅速制定了专门针对海工装备产业的积极承保政策,主动支持国家船舶工业调整振兴和战略转型,并逐年加大对海洋工程装备的支持力度。2012年,中国信保对全国海工行业的承保金额超过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缘  起

眼下的中远船务已是中国海工装备业的排头兵之一,旗下各造船厂在建和待建的海工项目有30余个,海工订单任务已排至2015年。

然而,在2006年之前,中远船务的主业还是修船,当时,该集团在认真分析船舶市场的发展趋势后,确定了“修造并举,在‘特’字上下工夫”的发展方针,决定向造船和海工领域进军。

火爆的船市给了中远船务练兵的机会。2007年,中远船务承接了“SEVAN 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海工项目,标志着该集团真正意义上进入了海工产品市场。这些项目的成功建造,为后续订单的承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中远船务。2009年,“SEVAN 2”号的船东的SEVAN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融资能力下降,中远船务面临船东能否按期付款和按期接船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团想到了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巧合的是,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此时也敏锐地意识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未来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在了解SEVAN公司的信誉等情况后,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决定为中远船务承建“SEVAN 2”号提供8000万美元延期付款的保险支持,开启了双方在海工领域合作的序幕。这份宝贵而及时的保险合同帮助中远船务保住了极其重要的海工订单。

对国内海工行业的另一个佼佼者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来讲,中国信保也是其近年来海工业务快速发展的亲密伙伴。

2008年,国际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航运市场进入冰冻期,中国造船业面临着“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三座大山,传统业务受到严重冲击。虽然在海洋石油开采技术趋于成熟以及油价长期趋于高位的背景下,海工市场长期发展前景被业界看好,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工建造合同的付款条件变得非常苛刻,首付款比例降低,传统的按工程节点付款的模式也变成了完工付款。海工订单成了烫手的山芋,国内很多船厂不敢轻易接单。

“风险实在太大了。一座钻井平台合同金额达数亿美元,建造周期长达2年,90%的资金需要建造方融资垫付。如果船东要延期付款或弃船,船厂面临的即便不是灭顶之灾,也是巨大的打击。”大船海工总经理殷学林说。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我们必须挺身而出,为国内船厂在建设期内的成本投入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安排。”中国信保一位负责人如是表示。

“中国信保的支持,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由于购买了中国信保的买方违约保险,如果船东延期付款,大船海工就能得到中国信保的赔付。我们才敢于在当时的市场环境和资金压力下,承接海工订单。” 殷学林说。

深  化

SEVAN公司因为得到了信用保险的支持,盘活了资金,再加上十分认可中远船务的建造水平和质量,又接连向中远船务下了2份同型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这些项目都得到中国信保的支持。从2009年到2013年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对中远船务海工装备出口的承保金额已超过30亿美元,中远船务也在这一强力支持下,完成了从修船到制造高端海工装备的华丽转身。

同样,与中国信保合作后,大船海工的接单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截至目前,其明星产品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已实现接单17座,其中6座已成功交付。在大船重工码头,记者看到4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依次排列,构成大连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产品都得到了中国信保的支持。”殷学林说,如果没有中国信保的支持,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大船海工就没有能力承接这么多海工产品订单,“即便有融资渠道,利息也承受不起”。

在经过多个项目磨砺后,如今中国信保与海工企业的合作更加顺畅。通常,相关海工企业在商务洽谈阶段就会将信息告知中国信保,中国信保也会指派专门人员跟踪谈判进展情况,并由其遍布海外的机构调查船东的信誉、资产、负债等情况。

随着合作的深入,中国信保的服务与企业的需求也更加契合。最受船厂青睐的服务有买方违约保险和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前者可为船厂在生产周期内的成本投入提供风险保障,后者可保障贷款银行在买方信贷项下的收汇安全。通过多险种的综合服务,中国信保可以同时承保生产期成本投入风险和银行信贷资金还款风险,能为海工企业提供全流程、无缝的信用保险覆盖。

2011年8月,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与大船海工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 9月,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协议。5年间,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累计支持海工项目金额超过70亿美元,有力地支持了自主技术、自主品牌、高科技、高附加值海工产品出口,并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

未  来

虽然2012年中国信保海工产品承保额实现了同比165%的高增长,但有些企业负责人觉得,比起正在积极进军国际海工市场的中国企业的需求来说,其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目前,全国有十几家企业具备建造海工产品的能力,但还有一些企业由于融资困难以及没有海工建造实绩得不到订单。“我们希望中国信保能够支持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海工产业。”一位船企负责人说。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海工市场,是中国信保作为政策性保险机构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陶毅指出,目前来看,在首付款比例只有10%而且合同金额超过船厂净资产的情况下,中国信保能够对海工项目进行承保,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其对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之大。这也是中国信保与中远船务、大船重工合作不断深入的原因。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国家政策鼓励出口的海工产品,中国信保都会积极承保。当然,最终承保额的多少,与企业的投保需求密切相关。不过,由于一些企业对中国信保这方面的业务了解不多,很少会主动提出投保需求。

“海工装备制造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专业性非常强,但中国信保不会通过限制承保总额来控制风险,我们有自己独特的风险控制办法。”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数年前,公司就成立了专门的船舶行业承保人团队。这个团队会实时关注国际海工行业的动态,定期跟踪国际船东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提前获得船东的资信详情,在出现风险信号时第一时间向船舶企业发出风险预警。此外,中国信保还会考察船厂风险控制能力、所承建的海工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认真分析如果船东破产或出现资金困难,其订造的产品能否顺利找到下一个买家。据介绍,国内曾有一家船企在建造某海工产品时,发现船东资金出现了问题,无法按期付款,为减小风险,该船企及时与中国信保联手,经过多方协调,顺利地为这一产品找到了“下家”。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中国信保将继续密切关注国际海工市场情况,更深入地了解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与海工企业一起,助力我国向“海工强国”的梦想挺进,共同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