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文化“出口”借力信用保险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5日 11:02
(记者郑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正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大部分文化企业缺少海外贸易的经验,对海外一些成熟的放账交易方式不敢尝试,对新开发的海外合作伙伴不敢进行深入合作;二是在经营过程中缺少融资所需要的抵押财产、知识产权抵押也因我国缺乏专业或标准的评估机构而变得困难,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
据了解,在当前的文化产业大国如美国、欧洲,以及后起之秀日本、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融资和保险的支持。
对于外来赊账的风险保证
福建省出版对外贸易公司(以下简称“福建版贸”),是福建省委宣传部重点的对外窗口和海外桥梁,对台湾地区的文化输出工作是其重点职责之一。2014年1月,台湾一家传媒公司希望购买福建版贸所拥有的一部反映“抗战时期福建老兵思乡返乡”为题材的书籍和纪录电视剧在台湾地区的播放发行版权,但同时提出要求以赊销方式进行交易,以便降低买家自身资金成本压力。就在福建版贸为对方提出的支付方式感到为难时,我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向企业了解了前期双方的沟通情况、合同签订情况、货权形式的转移方式、债权的确认、货款交付形式等,为企业量身定制了承保方案。福建版贸借助国家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工具,有效控制了新贸易模式下的应收账款风险。
涉外版权贸易依赖“信用”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教图”)是中国教育类图书第一大进出口商,是原国家教委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建设而成立的中央企业。自2010年以来,其出口额由25万美元增长至50万美元,其间他们一直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中教图不仅在货物出口上与中国信保合作,还在国内险、服务贸易多个领域投保信用险。2014年6月,中教图就数据库业务与版权贸易投保了信用保险。数据库业务主要是将《民报》的影像资料通过数据库的形式与世界知名大学或图书馆对接,供大学的学术研究或图书馆影像文献的查阅;版权贸易主要是将国内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把该作品的外文发行权交易给国外出版商,赚取版权费用的贸易。这两种贸易都有前期投入大、整体周期长、后期可复制多销、无需报关出口的特点,是典型的服务贸易。
该类文化对外贸易,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服务贸易类型,但由于涉及国外回款问题,合作方的“信用”也一直是令很多国内企业头疼的“痼疾”。
几大措施“护航”文化出口
中国信保近年来也在不断创新产品,逐步加大对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中国信保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他们形成了针对文化对外贸易的几大服务功能:一是为文化出口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风险保障,文化出口企业可以凭借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获得银行的融资。二是为海外演出、会展设施提供通关关税担保。演出所需要的大型演出设备,有时造价昂贵,在对外临时通关时(运出支付关税、运回时退还关税),可通过投保信用保险(ATA单证册保险)获得免征关税的保障。三是避免合同履行中关键人员违约造成的风险。四是为文化出口企业提供强大的资信服务。很多企业在与境外合作方洽商中,由于对合作方的资信情况不甚了解导致合作进展缓慢或终止。而中国信保目前已与全球100余家资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快速获知海外企业的资信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五是为文化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政治风险保障。近年来,部分国内文化产业公司开始尝试在海外地区和国家开办书店、影院、剧场或中文学校。但这些地区多为一些经济发展落后、政治环境不稳定的国家,企业随时可能面临因为项目所在国发生战争、暴乱、征收、限制汇兑等因素导致不能继续经营的风险。
据介绍,2014年,中国信保共承保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10亿美元,其中向文化企业支付的赔款超过17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