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刊发宋曙光董事长署名文章:
坚定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之路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10月1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推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专刊,刊发宋曙光董事长署名文章《坚定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之路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一、深刻领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大势,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在国内国际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一)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两个大局”实际,创造性传承和发扬了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文明成果,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塑造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推动构建了开放型世界经济,增进了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市场、地域分工等思想精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二)共建“一带一路”是应对百年未有大变局提出的中国方案。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何应对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中,以“天下大同”为理念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优先”为理念的印太战略、“蓝点网络”、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等倡议形成鲜明对比。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入人心,传承着中华文明怀柔远人、协和万邦的理念,打破了美西方国家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迷思,不仅丰富了全球治理理念,也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相互促进、协同增效,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增进各国民生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新的正能量。
(三)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和最高目标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深刻阐释出中国梦与世界梦是息息相通的,有力促进着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开放、绿色、廉洁为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十年来,我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我们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五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更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立足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发展阶段,顺应世界各国加快发展的共同愿望,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四)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十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有效促进了经济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了更加紧密、合作共赢的国际循环体系,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联动、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共建“一带一路”必将有效助力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二、中国信保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作为专门服务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始终以“履行政策性职能、服务高水平开放”为己任,形成了涵盖中长期险、海外投资险、短期险等数十种保险产品和众多承保模式的综合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了出口信用保险拓市场、促融资、防风险、补损失的重要作用,以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信保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之路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出口信用保险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九年明确提及出口信用保险,这是一种政治期许、更是一种政治要求。中国信保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有效服务国家战略、精准支持企业发展为导向,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二)着力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中国信保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和融资撬动作用,着力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十年来,中国信保秉持“共商”理念,与40余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同业机构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参与近50个国家的70余份整体规划及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编制,推动将出口信用保险融入相关经贸和投资合作机制,与240余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作用。秉持“共建”理念,聚焦陆、海、天、网“四位一体”布局,重点支持铁路、公路、水路、油气管道、输电通道、信息通道等领域“一带一路”项目,承保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尼日利亚莱基港、中亚天然气管道等一批互联互通标志性项目。结合全球经贸形势新特点,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十年来累计支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和投资约1.9万亿美元。秉持“共享”理念,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探索建立“效益美、风控美、结构美、绿色美”的出口信用保险评审标准,推动5G、新能源、医疗卫生、城市治理等领域一批接地气、聚人心的“小而美”项目承保落地,助力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三)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中国信保通过创新服务举措和承保模式,积极助力培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空间。一是加强服务前移,创新推出新能源项目融资投标意向函模式,为企业参与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合作提供高效可行的“信保方案”。二是创新承保模式,通过“框架合同+订单”模式,助力我国电信龙头企业与国际优质运营商合作,有力应对国际竞争。三是创新融资结构,承保全球首个“ECA+日税租赁”船舶融资项目,在国际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树立“中国范例”。四是创新保险产品,根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特点研发三款专属新产品,并通过全险种联动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产业链连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是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保持产业链各环节健康发展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中国信保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探索具有信保特色的产业链服务支持体系,结合国家要求和市场需求,打造电子信息、家电和消费电子、整车和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和现代农业等七条产业链,以“链式承保”方式向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周边相关领域延伸,加强内外贸一体化、保单限额一体化协同支持。2022年,中国信保出口贸易险支持七条产业链出口3666.3亿美元,内贸险支持七条产业链出口2564.5亿元人民币,占中国信保业务比重均超50%,有效保障产业链上下游畅通运转,助力企业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挑战、打赢新发展阶段战略主动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更趋复杂,特别是海外风险上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中国信保充分发挥风险研究与管理专业优势,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风险提供专业、权威、领先的公共服务产品。连续18年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开展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研究和应用,发布“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和RCEP国家贸易信用环境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为企业有效识别和管控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建立“一带一路”建设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防控境外廉洁合规风险机制,助力“一带一路”廉洁之路建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投资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推动“一带一路”境外项目风险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三、奋力谱写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信保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遵循六个坚持,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人民立场,推动更多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项目承保落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新时代当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信保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忠实履行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将人民立场贯穿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在市场开发中引导企业投向有利于提升所在国造血能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项目;在承保评审中加强对环境、法律、经济可行性的尽职调查,确保有利于当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在理赔追偿中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止损减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坚实后盾。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推动更多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项目承保落地,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共建国家全体人民,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坚持自信自立,坚定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信保成立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深入研究符合我国国际贸易地位和我国企业实际的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打造专业的国别风险研究团队,创新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别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建立中国视角的国别风险管理机制,为强化“一带一路”风险防控、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利益提供坚实保障。未来,中国信保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着力推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高质量发展,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坚定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之路。
(三)坚持守正创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信保将坚持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不动摇,服务实体经济不偏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停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不放松,筑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根基。另一方面,在专业性上敢于突破、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聚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在产品服务上贴近客户需求、在业务流程上提高运转效能、在业务模式上紧跟行业趋势,坚持数字化转型方向不动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中国信保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必由之路,不断激发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普遍联系地观察事物和把握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中国信保将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和谋划,放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战略下去认识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要抓好“五个统筹”的重要部署,结合中国信保工作实际,更好统筹“一带一路”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更好统筹国内资源配置与国际市场需求,更好统筹多方合作共赢与敢于善于斗争,更好统筹存量业务转型升级与增量业务开拓创新,更好统筹顶层设计谋划与重点支持标志性工程,有效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工具服务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胸怀天下,积极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信保将继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履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责和使命,保持开放心态、拓展世界眼光、提升专业能力,心怀“国之大者”,在助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保障我国战略性能源资源安全等方面重点发力,争取在大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规则构建,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信保声音,在推进建设更加公平、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秩序中贡献信保力量。
(六)坚持底线思维,全面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十年来,中国信保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党内监督、职能监督、业务监督高效协同的风险防控体系,与健全传统“三道防线”相结合,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带一路”业务风险整体可控。新征程上,中国信保将把统筹发展与安全贯穿服务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全面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既要更好支持发展,继续推动一批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落地,也要更好统筹风险,有效运用数字化转型优势强化风险管控,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的研究应用,配合做好境外项目风险全天候监测预警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内容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专刊